焦煤供應偏緊,焦企開工受政策影響小
回看近兩年的煤焦市場,國家政策占了主導地位,環保對煤礦、洗煤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。進入冬季以來,山西主產地查超非常嚴格,焦煤供應略顯緊張,據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10月份原煤月度產量為30513萬噸,同比增長7.6%,1-10月份原煤產量29億噸,同比增長5.4%。由于10月份山東煤礦事故的影響,10月原煤產量較9月份的30601.3萬噸減少88.3萬噸,環比略降0.29%。進口煤炭方面,10月初,國家發改委召開煤炭進口會議,提出今年煤炭進口量要平控,且進口指標不再增加。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,我國10月份進口煤炭2307.9萬噸,同比增長8.5%(9月份為下降7.3%,增速由負轉正);1-10月份,進口煤炭25204萬噸,同比增長11.5%。如果按照2017年進口量來控制,預計后期煤炭進口量會有所下滑。
盡管有環保政策,但目前來看今年的限產力度不及預期,下游焦企在高利潤的驅使下,開工率并未受到太大影響。截至11月9日,產能小于100萬噸的焦化企業開工率為79.45%,產能在100-200萬噸之間的焦化企業開工率為77.34%,產能大于200萬噸的焦化企業開工率為78.86%。由此可見,各個產能段的焦企開工率并未有太大影響。庫存方面,截至11月9日,國內100家獨立焦化廠煉焦煤總庫存為839.41萬噸,周環比微增1.25萬噸,可用天數為16.56天,周環比增0.03天。截至11月9日,六大港口煉焦煤總庫存稍有下降,為270.84萬噸,其中,京唐港庫存為128.44萬噸,周環比增加0.94萬噸;日照港庫存為14萬噸,周環比增加1.7萬噸;連云港庫存為20萬噸,周環比減少5萬噸。整體來看,在供給偏緊的狀態下,需求成為價格的主導,后期鋼廠利潤的下跌一旦傳導至焦企,焦煤需求降低,價格支撐將減弱。
焦炭基差過大,現價回歸期價概率較大
10月中旬以后,焦炭期現價差再度擴大,焦炭現貨市場三輪提漲后,達到了年內新高,但近期鋼廠利潤有所減少,焦炭價格上漲動力略顯不足,當前的基差修復很有可能是現貨價格向期貨價格靠攏。由于10月份市場環保政策不及預期,加上焦企的高利潤催化,產量未見明顯降低。統計局11月14日的最新數據顯示,10月份焦炭產量3661萬噸,同比增加4.5%;1-10月份全國焦炭產量35953萬噸,累計同比下降1%。后期隨著環保限產政策的正式執行,加上鋼廠利潤減少的傳導周期,預計焦炭的產量會有所減少。當前焦化廠庫存持續處于低位,截至11月9日,國內110家鋼廠焦炭庫存為423.04萬噸;國內大型鋼廠平均庫存可用天數為8.6天,與上周持平,庫存有累積跡象。近期鋼廠持續下調出廠價格,市場對未來鋼價較為悲觀,因此鋼廠繼續補庫的動力不足。
限產的實施使高爐開工率也有下跌趨勢。據Mysteel調研,11月9日全國高爐開工率為67.68%,較10月底下降0.55個百分點,其中,唐山高爐開工率為61.59%,周環比持平;日均鐵水產量暫未受到影響,仍處于高位228.5萬噸。隨著環保限產的持續推進,預計后期高爐開工率或將繼續降低,鐵水產量也將延續下跌趨勢。 |